您当前所在位置: 信息公开 > 五公开 > 决策公开

77365体育在线办公室关于印发促进新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(2018—2020年)的通知

来源: 发布者:区政府办 发布时间:2018年04月23日 浏览次数:

各乡镇人民政府、街道办事处,区政府相关部门,有关单位:

  《促进新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(2018—2020年)》已经区政府同意,现印发你们,请遵照执行。

  77365体育在线办公室

  2018年4月2日

  促进新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

  (2018—2020年)

 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,省第十一次党代会、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新经济发展大会要求,树立新理念、运用新机制、转变新方式、聚集新要素、发展新经济、培育新动能、实现新发展、引领新常态,夯实建设“内陆亚欧门户、国际化青白江”的产业支撑,特制定本计划。

  一、总体目标

  围绕区域优势产业,加强创新突破,鼓励传统生产制造企业不断运用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,推动形成一批新业态,促进青白江区新经济向集聚化、规模化方向发展,努力打造成为西部地区流量经济、智能经济、绿色经济、共享经济和创意经济重要聚集区。到2020年,基本建成新经济要素汇集、新经济业态不断萌发、新经济企业大量聚集的新经济聚集区,全区新经济产值占比达30%,总量达450亿元。全社会R&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1.5%,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1%,科技进步率达61%,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3件;进出口总额达114亿元;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850亿元,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示范平台达1家;地区单位GDP能耗、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显著降低;新经济市场主体数量达4000家,潜在独角兽企业2家以上。

  二、重点工作

  (一)注重顶层设计,强化新经济研究与规划。坚持以新经济突破发展为带动,依托临港服务业、先进制造业和特色文化旅游业三大重点领域生态圈建设,创新要素供给方式,大力推动产业跨界融合,明确临港服务业、先进制造业和特色文化旅游业领域新经济发展特征、发展目标、发展路径,加强各领域新经济战略研究,发展特色新经济产业集群,打造融合人才、技术、资本、市场、市场组织管理为重点的新经济产业生态。

  1. 编制青白江区新经济发展规划。按照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实施意见关于聚焦“六大形态”、构建“七大应用场景”战略部署,立足区情实际,结合“一港三城六个特色小镇”空间布局,明确全区新经济的发展特点、发展目标、发展路径,落实新经济发展各项目标任务,初步形成新经济产业发展集群。

  牵头单位:区新经济局

  责任单位:区发改局、区教育局、区公安分局、区民政局、区财政局(区政府金融办)、区人社局、区国土局、区环保局、区建设局、区规划局、区城管局、区交通局、区水务局、区统筹城乡和农林局、区商务局、区文体广新旅游局、区卫计局、区审计局、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、区统计局、区投促局、港管委、区欧管委、区工管委(区智管委)

  进度安排:2018年,制定《青白江区新经济发展规划》,常态化推进新经济发展工作,加快培育新经济形态和应用场景;2019年,强化规划指引,加强新科技推广应用,打造一、二、三产融合发展新模式,培育流量经济、智能经济、绿色经济、共享经济和创意经济五大新经济形态;2020年,初步形成新经济市场主体不断扩大、新业态加快呈现、新模式不断涌现、新经济产业集群发展的新经济生态。

  2. 制定临港服务业新经济发展工作方案。以成都国际铁路港建设为核心,深入研究临港生产性服务业生态圈打造与新经济发展的契合点,以大口岸、大物流、大产业为目标,加速产业融合,制定《青白江区临港服务业新经济发展工作方案》。

  牵头单位:港管委

  责任单位:区发改局、区科经信局、区财政局(区政府金融办)、区国土局、区环保局、区建设局、区规划局、区交通局、区统筹城乡和农林局、区商务局、区文体广新旅游局、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、区统计局、区行政审批局(区政务中心)、区投促局、区房管局

  进度安排:2018年,制定《青白江区临港服务业新经济发展工作方案》,积极打造以流量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业态,加快临港产业发展;2019年,依托临港生产性服务业生态圈建设,稳步提升港区枢纽功能、产业集聚能力,实现港区总投资额、现代物流营业收入大幅增长;2020年,实现港区口岸经济迅猛发展、国际贸易大幅提升、功能配套齐全、产业高度聚集。

  3. 制定先进制造业新经济发展工作方案。围绕绿色、智能、高效的总体取向,紧盯先进材料和智能装备两大主导产业,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等10个细分领域,应用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,积极推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,加快先进制造业新经济发展,制定《青白江区先进制造业新经济发展工作方案》。

  牵头单位:区科经信局

  责任单位:区发改局、区财政局(区政府金融办)、区人社局、区国土局、区环保局、区规划局、区统计局、区投促局、港管委、区欧管委、区工管委(区智管委)

  进度安排:2018年,深入研究先进制造业未来发展趋势及特点,结合自身产业特色和资源禀赋,制定《青白江区先进制造业新经济发展工作方案》,明确发展方向及重点;2019年,加快先进制造业智能化、信息化建设,研究先进制造业新经济产业发展形态、发展路径,筛选出具有发展潜力的细分领域;2020年,加快建设先进材料和智能装备两大产业以智能经济、共享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业态,提升先进材料和智能装备产业智能化、信息化、共享化水平,逐步实现先进材料和智能装备产业高端化、集约化发展。

  4. 制定特色文化旅游业新经济发展工作方案。以建设“青白江·文创港”为目标,创编系列原创文艺作品,举办羽毛球、乒乓球、自行车等国际赛事,打造文创港会展等文旅品牌,加快形成六个富有产业支撑、文化内涵、旅游功能的特色小镇。重点建设创意农业田园综合体,积极探索特色文化旅游业新经济发展突破口,制定《青白江区特色文化旅游业新经济发展工作方案》。

  牵头单位:区文体广新旅游局、区统筹城乡和农林局

  责任单位:区发改局、区财政局(区政府金融办)、区人社局、区国土局、区环保局、区规划局、区统计局、区投促局

  进度安排:2018年,创新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模式,统筹特色文化旅游业新经济发展,制定《青白江区特色文化旅游业新经济发展工作方案》;2019年,积极推广运用新技术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,培育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、创意农业基地等现代农业,招引文化创意、创意农业重大项目;2020年,基本形成特色文化旅游业新经济发展生态。

  (二)夯实科技支撑,加大新科技开发与利用。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,坚持以新科技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,提高原始创新、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,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工程、重大技术攻关支持工程、重大科技项目产业化工程等,推进“硬科技”转型发展;通过引进、共建、共享等方式,构建共享式新经济技术平台,重点推动经济与科技、文化、城市、社区融合发展、一体发展,加速催生新业态、新模式,促成“软科技”协同发展。

  5. 加强技术要素源头创新。支持智能装备、3D打印等“硬科技”企业开展核心技术研发,加大科技项目研究,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;鼓励科技人员从事技术研发、产品开发、技术咨询、技术服务等创新转化活动,创办、领办、联办科技经济实体;支持企业创建企业技术中心、产学研联合实验、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,提升企业“硬科技”能力。

  牵头单位:区科经信局

  责任单位:区发改局、区财政局(区政府金融办)、区统筹城乡和农林局、港管委、区欧管委、区工管委(区智管委)、区科协

  进度安排:2018年,鼓励和支持重点企业形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品,新增市级以上研发平台4个以上,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0件以上;2019年,新增市级以上研发平台5个以上,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1.5件以上;2020年,新增市级以上研发平台6个以上,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3件以上。

  6. 搭建新经济创新服务平台。创新资源整合模式,依托创新创业服务平台,运用互联网技术,重点发展检验检测、办公空间、生产线、研发中心等创新资源共享,探索构建集资本、人才、信息等为一体的新经济创新服务平台,聚集创新服务产品,打造创新要素商城,积极推动新经济与科技、文化、城市、社区融合发展,促成“软科技”协同发展。

  牵头单位:港管委、区工管委(区智管委)

  责任单位:区发改局、区财政局(区政府金融办)、区商务局、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、区科协

  进度安排:2018年,持续深化园区创新服务平台,鼓励园区企业开放检验检测中心1个以上,探索构建园区新经济创新服务平台1个以上;2019年,逐步推进园区新经济服务平台建设,推进园区资源共享项目2个以上;2020年,基本实现园区新经济服务平台功能完善、服务周到全面、创新要素聚集等,实现创新资源使用和公开程度大幅提升。

  7. 提升科技成果转化与运用。推进互联网、大数据、新一代信息技术、增材制造等新技术领域与农业、传统工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,大力发展农业信息化、工业智能化和服务业融合化。加快企业科技成果确权和转化,加大科技成果推广,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,加强区域技术交易输入与输出。

  牵头单位:区科经信局

  责任单位:区发改局、区财政局(区政府金融办)、区人社局、区国土局、区环保局、区规划局、区统筹城乡和农林局、区商务局、区统计局、区投促局

  进度安排:2018年,深化科技体制改革,加强培育和引进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中介服务机构,实施农业和工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5个以上,技术合同交易额同比增长10%,新培育农业信息化基地1个;2019年,技术交易额同比增长10%,新培育农业信息化基地2个;2020年,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与运用项目大幅度提升,技术交易额同比增长10%,新培育农业信息化基地3个。

  8. 打通校地企协同创新通道。强化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,建立校地企合作推进机制,积极搭建校地企合作交流平台,持续推进玉龙化工与四川大学、重汽王牌与电子科技大学、丽雅纤维与西南交通大学等重大合作项目,逐步打通校地企协同创新通道。

  牵头单位:区科经信局

  责任单位:区教育局、区统筹城乡和农林局、区商务局、港管委、区欧管委、区工管委(区智管委)、区科协

  进度安排:2018年至2020年,实现每年新增校企合作、校地合作项目2个以上,新增专家(院士)创新工作站1个以上;持续推进成都先进金属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。力争到2020年,初步实现校地企合作机制运行常态化,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更加通畅。

  (三)突出主体地位,加快新经济主体培育。围绕我区新经济重点发展领域,瞄准发展流量经济、智能经济、绿色经济、共享经济和创意经济五大新经济形态,重点发展一批新经济领域核心优势突出、市场潜力广阔带动效应明显的新经济企业。积极开展以商招商、补链招商和配套招商,引进新经济核心配套企业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关联企业等。

  9. 积极引育一批“高精尖”新创企业。围绕新型工业化体系和先进材料、智能装备2大主导产业,通过引入智能化设备、核心支撑软件、工业互联网等方式促成一批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发展。学习借鉴全国先进材料、智能装备领域新经济企业成功经验,积极引进培育一批“高精尖”新创企业。

 牵头单位:区科经信局

  责任单位:区发改局、区财政局(区政府金融办)、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、区行政审批局(区政务中心)、区投促局、港管委、区欧管委、区工管委(区智管委)

  进度安排:2018年,优化新经济企业审批服务方式,探索建立新经济企业标识制度,搭建新经济企业数据库,提高运用“互联网+市场监管”服务科技含量,培育“高精尖”新创企业5家以上;2019年,新经济企业审批服务方式、标识制度逐步完善,新经济企业数据库内容不断充实,培育“高精尖”新创企业10家以上,新经济上市企业1家以上;2020年,新经济企业标识制度、新经济企业数据库健全,培育“高精尖”新创企业20家以上,新经济上市企业2家以上。

  10. 加快培育一批都市现代农业企业。结合都市现代农业总体布局,针对重点区域发展,加快农业和二产三产融合发展,逐步实现“农业+创意设计”“农业+大数据”“农业+旅游”“农业+消费”等农业新经济发展模式,培育一批开放型都市现代农业新经济企业。

  牵头单位:区统筹城乡和农林局

  责任单位:区发改局、区财政局(区政府金融办)、区国土局、区环保局、区规划局、区商务局、区文体广新旅游局、区投促局

  进度安排:2018年,培育都市现代农业新经济企业5家以上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以上、规范发展家庭农场30家、标准化种植园区4个以上,引进新经济上市企业地区总部基地1个;2020年,全区都市现代农业新经济企业达到15家以上、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17家以上、家庭农场290个以上,农业新经济上市企业1家以上。

  11. 着力引育一批新兴服务业企业。着力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共享经济,聚焦生产服务模式创新,鼓励企业应用众创、众包、众扶、众筹等形式,创新资源、能力共享,加大能源、医疗、交通等生活领域资源共享,大力引进培育要素共享的服务性企业。

  牵头单位:区商务局

  责任单位:区发改局、区科经信局、区财政局(区政府金融办)、区国土局、区建设局、区规划局、区交通局、区卫计局、区投促局、港管委、区工管委(区智管委)

  进度安排:2018年,引进培育智慧物流、网络交易和服务等互联网企业30家以上;2019年,引进培育智慧物流、网络交易和服务等互联网企业45家以上;2020年,全区智慧物流、网络交易和服务等互联网企业达60家以上,新经济上市企业达3家以上。

  12. 突出引进一批供应链管理创新企业。紧抓成都建设“一带一路”具有资源配置能力的供应链管理枢纽机遇,结合青白江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,突出引进一批信息咨询、技术转移、供应链管理以及电子数据交换等供应链领域创新企业。

  牵头单位:港管委

  责任单位:区发改局、区科经信局、区财政局(区政府金融办)、区国土局、区建设局、区规划局、区商务局、区投促局

  进度安排:2018年,引进供应链管理、供应链金融等供应链企业20家以上,引进跨境电商、离岸金融结算、总部经济企业5家以上;2019年,引进供应链管理、供应链金融等供应链企业30家以上,培育潜在独角兽企业1家;2020年,培育潜在独角兽企业1家以上。

  13. 重点引进新经济发展项目。围绕先进制造业,重点发展先进材料、智能装备、加工贸易等主导产业,大力开展以商招商、补链招商和配套招商,积极引进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、新型金属功能材料、绿色建筑材料、智能装备+互联网、新型能源材料、新能源装备、节能环保装备等领域重大项目作为基础支撑,扩大新经济市场主体。

  牵头单位:区投促局、区欧管委、区工管委(区智管委)

  责任单位:区发改局、区科经信局、区财政局(区政府金融办)、区国土局、区建设局、区规划局、区商务局

  进度安排:2018年,引进新经济重点领域项目10个以上;2019年,引进新经济领域重点领域项目20个以上;2020年,引进新经济领域重点领域项目30个以上。

  14. 明确园区新经济发展定位。围绕全市及青白江区新经济发展形态及代表性产业,结合产业园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,加强分析研判,明确青白江产业园区新经济发展定位、发展重点、发展目标。

  牵头单位:港管委、区欧管委、区工管委(区智管委)

  责任单位:区发改局、区科经信局、区财政局(区政府金融办)、区国土局、区建设局、区规划局、区商务局、区投促局

  进度安排:2018年,明确提出园区新经济发展重点形态、培育场景和新经济产业,港管委培育新经济领域规上服务业企业5家以上,区欧管委培育新经济企业5家以上,区工管委(区智管委)培育新经济领域规上工业企业5家以上;2019年,深化园区新经济产业发展,港管委培育新经济领域规上服务业企业7家以上,区欧管委培育新经济企业8家以上,区工管委(区智管委)培育新经济领域规上工业企业7家以上;2020年,各园区新经济产业形成规模、发展形态突出、经济效益良好。

  (四)聚焦模式创新,着力构建新经济业态。把握新经济“聚合共享、跨界融合、快速迭代、高速增长”特征,基于青白江区产业基础、空间规划、未来发展方向的判断,重点发展适宜青白江发展的流量经济、智能经济、绿色经济、共享经济和创意经济五大新经济形态。

  15. 着力发展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流量经济。加快建成全国功能设施最完善、通达能力最突出、通关服务最便捷、经济腹地最广阔的“国际铁路第一港”、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和国际贸易中心,加快完善口岸功能、推动蓉欧之心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。聚焦发展现代物流产业集群,发展供应链物流、专业化物流、城市共同配送等产业业态,搭建铁路港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、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等,提升供应链整合能力。聚焦发展设施高效智能、功能便利完备、信息互联互通的智慧商圈。

  牵头单位:区商务局、港管委

  责任单位:区发改局、区科经信局、区财政局(区政府金融办)、区环保局、区建设局、区规划局、区交通局、区统筹城乡和农林局、区文体广新旅游局、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、区投促局、团区委

  进度安排:2018年,实现外贸进出口额88亿元、港区年固定资产投资额达125亿元以上,启动蓉欧之心、多式联运工程等功能平台项目建设和安博、丰树等项目建设,举办10场“蓉欧+”会展活动;2019年,力争实现外贸进出口额100亿元,蓉欧班列与国内15个以上枢纽城市间的“蓉欧+”互联互通班列双向稳定开行,全年举办20场“蓉欧+”会展活动;2020年,力争实现外贸进出口额114亿元,引育跨境电商平台企业2—3家,供应链服务企业达100家以上,培育独角兽企业1家以上,全年举办30场“蓉欧+”会展活动,供应链管理生态圈初步建成。

  16. 着力发展以先进材料和智能装备产业建设为核心的智能经济。聚焦先进材料领域,大力发展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、新能源材料、新型功能材料、3D打印等重点特色领域,引导企业用新技术、新模式打造新业态。聚焦智能装备产业,加快推进智能装备关键技术装备、核心支撑软件、工业互联网等系统的集成应用,着力发展智能装备生产、智能系统和智能服务,加快智能装备产业转型升级。聚焦智慧城市建设,加快发展智慧物流、智慧金融、智慧政务,夯实大数据产业基础,推进智慧政务、智慧治理、智慧民生示范。

  牵头单位:区科经信局

  责任单位:区政府相关部门

  进度安排:2018年,完成技改投资155亿元,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30亿元,力争实现先进材料和智能装备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、占规上产值达25%,完成400个窄带物联网基站点位建设与部署,引进大数据中心项目2个,建设40座智能公交站台。2019年,完成技改投资175亿元,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50亿元,先进材料和智能装备产值达275亿元、占规上产值达30%。2020年,完成技改投资200亿元,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00亿元,先进材料和智能装备产值达350亿元、占规上产值达35%,物联网在仓储、物流领域的应用基本形成规模。

  17. 着力发展以节能环保产业为重点的绿色经济。围绕治霾、治污、治土等领域应用,重点发展大气、水、土壤监测及污染治理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产业,加大推广节能环保技术运用与推广,着力发展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、非金属功能材料等关键性、战略性新材料产业,打造国家级绿色建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。大力发展绿色物流、绿色第三方服务、绿色金融等。切实推进“三治一增”,提升环境质量,倡导绿色交通出行,加快推进充电站(桩)建设,推广共享汽车、网络拼车等绿色出行方式。大力推进传统农业信息化、融合化发展,加快建设都市现代农业功能区和现代林业功能区。

  牵头单位:区发改局

  责任单位:区科经信局、区公安分局、区财政局(区政府金融办)、区国土局、区环保局、区建设局、区规划局、区城管局、区交通局、区水务局、区统筹城乡和农林局、区商务局、区文体广新旅游局、港管委、区欧管委、区工管委(区智管委)

  进度安排:2018年,完成单位GDP能耗降低、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目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目标;培育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、创意农业基地、农业示范园区等现代农业创新基地2个以上,实现乡村旅游收入达10亿元;2019年,完成单位GDP能耗降低、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目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目标,培育农业创新基地3个以上;2020年,实现区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,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。

  18. 着力发展以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为支撑的共享经济。依托创新创业载体,搭建创新资源、人力资本、孵化载体等共享平台,鼓励利用闲置楼宇自建或与专业共享办公平台共建共享办公空间;依托积微物联CⅢ平台、5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、成都先进金属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重大项目,实现创新创业、检验检测、研发平台等生产性服务领域资源共享;建设青白江区政务数据目录体系,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;推进卫生计生信息化项目(三期)建设,加快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基础数据库共享;大力发展交通出行共享、居住空间共享、文化娱乐共享等新经济共享模式。

  牵头单位:区科经信局

  责任单位:区政府相关部门

  进度安排:2018年,培育共享经济示范平台1家以上;实现市政网管线智能化监测管理率达13%;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资源联网和共享率达70%,公共信息资源社会开放率达50%,政务信息资源部门间共享率达60%,创新PC端、移动端医疗服务模式;2019年,培育潜在共享经济示范平台1家以上,培育公共检验检测平台1家以上,政务信息共享率达70%,生活性服务领域共享发展基本呈现。力争到2020年,培育共享经济示范平台3家以上,全区基础设施、公共安全、城市运行等领域基本实现网络化、数字化的全天候运行监测管理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资源联网和共享率达80%,政务信息资源部门间共享率达80%,医疗、交通、居住空间等生活性服务资源共享率大幅提升。

  19. 着力发展以文化旅游产业为支撑的创意经济。聚焦文化创意产业,创编系列原创文艺作品;着力孵化“一带一路”系列自创品牌赛事及体育产业经济高峰论坛;加快“天府文化”博物馆聚落、剧院和体育场馆等设施建设,打造文创港会展等文旅品牌;积极引进传媒影视业、创意设计业、会展广告业项目,加快建设“青白江·文创港”。聚焦创意农业,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大力推动“杏福”等田园综合体建设。

  牵头单位:区文体广新旅游局、区统筹城乡和农林局

  责任单位:区政府相关部门

  进度安排:2018年,积极编制文化旅游产业、乡村旅游、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青白江片区旅游发展等专项规划,重点推进“天府福海”旅游度假区、天骁马术俱乐部、66号房车度假营地等精品文旅项目建设,积极引进凤凰湖国际乐园、新广智慧小镇、北影特色小镇和中欧国际影视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等传媒影视业、创意设计业、会展广告业项目。加快建设“我的田园” “田园东方”等田园综合体,积极推进上海丰科、嘉祥等项目签约落地,力争打造哼哼农场亲子乐园、贵和高科农耕体验等创意农业示范基地2个以上。2019年,加快推进青白江文创港建设,持续组织策划举(承)办文体国际、国家高端文体赛事、商业演出,包装策划创意设计业、现代时尚业、音乐艺术业等创意经济类项目30个。力争到2020年,青白江文创港初具一定规模、年产值亿元以上、实现总投资2亿元以上的文旅项目10个以上,引进创意经济龙头企业3家,建立总部企业1家。

  (五)注重要素保障,构建新经济发展生态环境。积极完善有利于新经济发展的制度、人才、资金等要素保障体系,大力发展一切符合科技、经济发展方向的新产业,营造新经济发展良好生态环境。

  20. 强化组织领导。成立推进青白江区新经济发展领导小组、青白江区新经济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,定期开展新经济发展咨询会。强化责任落实,区政府相关部门要根据本计划制定工作方案和年度计划,按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各项工作,及时研究解决新经济发展中的问题。

  牵头单位:区新经济局

  责任单位:区政府相关部门

  进度安排:2018年,成立推进青白江区新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和专家咨询委员会,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工作方案和年度计划。2019年和2020年,逐步优化新经济发展顶层设计,充分发挥新经济专家咨询委员会智囊团作用,加快实现新经济、培育新动能、实现新发展。

  21. 督导责任落实。建立新经济目标考核体系,将新经济发展纳入全区目标考核体系,督促区政府相关部门按要求开展工作,及时总结发现工作推进工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,确保区政府相关部门按时按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。

  牵头单位:区目督办、区新经济局

  责任单位:区级相关部门

  进度安排:2018年至2020年,分年度形成新经济工作目标任务,制定考核标准,通过督促检查、工作通报等形式,对区政府相关部门进行考核。

  22. 加强人才引育。推动“人才新政30条”“智汇青白江·产业英才引进计划”等引才政策向新经济人才倾斜,强化与中央、省、市新经济人才政策对接,力争引进新经济人才300名以上。推动青白江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,深度推进校地企人才合作,建立招商引资、招才引智联动机制,畅通新经济人才集聚渠道。实施“新经济人才成长工程”,鼓励新经济领域企业设立院士(专家)创新工作站等创新实践载体3个以上,培育培养新经济人才500名以上。推动“蓉城人才绿卡”人才服务体系建设,为新经济人才提供政务服务、生活服务、安居保障、创新创业服务等全方位配套服务措施,全力吸引新经济人才来我区创新创业。

  牵头单位:区委组织部、区人社局

  责任单位:区发改局、区科经信局、区司法局、区财政局、区国土局、区建设局、区规划局、区统筹城乡和农林局、区商务局、区行政审批局(区政务中心)、区投促局、港管委、区欧管委、区工管委(区智管委)、团区委、区房管局

  进度安排:2018年,推动“人才新政30条”“智汇青白江·产业英才引进计划”等引才政策向新经济人才倾斜,建设青白江人力资源产业园,组织开展专场人才招聘会5期以上,实施“新经济人才成长工程”,力争为新经济发展引进人才100名以上、培育人才200名以上;2019年,进一步增强新经济人才引进、培育力度,全面建立“蓉城人才绿卡”人才服务体系,力争引进人才200名以上、培育人才500名以上;2020年,基本搭建起新经济人才“引育留用”全环节政策体系,推动建成创新实践载体3个以上,聚集新经济人才300名以上。

  23. 注重资金导向。提升融资担保公司担保能力和抗风险能力,加强银担保合作联动,增强新经济企业融资保障。探索设立发展新经济引导基金,鼓励产业投资基金、创业(风险)投资和私募股权基金等股权投资机构投向青白江区新经济新业态,特别是投向临港服务业、先进制造业、特色文化旅游业等重点领域。

  牵头单位:区财政局(区政府金融办)

  责任单位:区发改局、区新经济局、区国土局、区建设局、区规划局、区交通局、区统筹城乡和农林局、区商务局、区投促局、港管委、区欧管委、区工管委(区智管委)、区国资局

  进度安排:2018年,完成新怡担保公司增资扩股,探索设立新经济发展引导基金;2019年,建立完善新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创投、风投体系;2020年,引进新经济领域投资项目3个以上。

  24. 建立统计体系。根据国家统计局对新经济的统计标准,结合青白江区实际,探索建立相对科学、规范的新经济统计监测体系。加强对青白江区新经济重点领域发展情况的监测和分析,定期发布相关数据等动态信息,为政策制定、资金使用、项目安排提供决策参考。

  牵头单位:区新经济局、区统计局

  责任单位:港管委、区欧管委、区工管委(区智管委),区政府相关部门

  进度安排:2018年,认真研究全区新经济发展特点,建立青白江区新经济统计监测体系;2019年,定期统计青白江区新经济重点领域发展指标,公布相关统计数据,年末形成新经济发展统计年报;2020年,结合新经济发展趋势,修改完善统计体系,重点关注新经济领域新业态发展。

  25. 营造舆论氛围。加强对新经济发展的政策解读和宣传引导,积极推广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,提高全区对新经济发展的关注度和参与度,营造发展新经济的浓厚社会氛围和创新文化。

  牵头单位:区委宣传部、区新经济局

  责任单位:区政府相关部门

  进度安排:2018年至2020年,制定年度宣传计划,每月进行新经济发展宣传报道2次以上,形成年度宣传工作总结。

关闭

中科汇联承办,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,portal门户,舆情监测,搜索引擎,政府门户,信息公开,电子政务